您的位置:首页> 调查研究 > 内容

关于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 发布日期:2012-07-05 11:01:45  |   阅读次数:次   】     【选择字号:

---2012年6月29日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为了全面掌握和了解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促进我县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 5月14日,由县人大常委会两位领导带队,常委会委、办负责人和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对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蔬菜产业开发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按照“日光温室带动,拱棚蔬菜增效,大田蔬菜扩量,间作套种补充”的思路,以泾汭河川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布局区域化、栽培设施化、品质优良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精细化、营销市场化的“六化”标准,抓规划、壮规模、增效益,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栽培和无公害蔬菜生产,蔬菜产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

(一)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特色基地初步形成。截止目前,全县有30村、有29000劳动力从事蔬菜生产,分别占村总数的13.9%,占劳动力总数的14.5%,建成农业产业园30个,建成日光温室1955座,大中拱棚18921座,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4.1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9000多亩。2011年蔬菜总产量达到18.13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先后建成了以城关、王村、汭丰等乡(镇)为核心的日光温室蔬菜基地,以黑河川区和红河川区为主的高原夏菜基地,以南北二塬为主的果菜立体间作基地,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蔬菜生产发展格局。

(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先后引进推广水泥拱圈建造技术,第五代下蹲式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西北二代钢架结构日光温室建造技术,塑料大棚建造技术,推广自动卷帘机械。引进民欣早椒、陇椒2号等81种新优良种。认证无公害蔬菜面积5万多亩,推广集约化育苗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益。

(三)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区域特色基本形成。推广日光温室秋冬茬、冬春茬一年两大茬栽培模式及大(中)拱棚“春提早、秋延后”栽培技术。形成了泾明乡白地瓜,汭丰乡三十梁甜瓜,城关镇、王村镇、罗汉洞乡黄瓜、番茄,红河、黑梁河川区辣椒、甜瓜为主的蔬菜生产模式,南北二塬果园间作包菜、洋芋生产模式。

(四)科技服务不断强化,配套服务日趋完善。建办了元通果蔬经销公司等龙头企业,培育了县城蔬菜批发市场,八大集镇蔬菜营销市场,三大超市营销市场等。研究制定主要蔬菜品种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和生产质量标准,组建全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经营组织,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分层次全方位开展科技培训,全面落实技术人员包园区、包棚工作机制,培育了大批生产典型,王村镇向明园区成立了蔬菜生产管理办公室,确立了专职人员,集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协调服务于一体,强化了园区管理职能。

(五)政府投资不断加大,部门联动发挥充分。近年来,县上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政府每年用于蔬菜产业发展投资资金累计达到1094.9万元(含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整合资金),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县直有关部门整合项目资金,全力扶持园区内水、电、路、渠以及农资生产的投入,有效提升了园区建设水平,确保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结合双联行动,开展帮扶活动,实行对口帮建,落实帮扶资金,进一步加快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农民增收成效显著。汭丰乡郑家沟村去年20座大中拱棚收入40万元,棚均收入达到2万元。城关镇茂林村农业产业园去年人均蔬菜收入148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280.7元的34.7%,较上年增长23.2%,。王村镇向明村52座日光温室棚均收入达到3万元。汭丰乡枣林子村园区小拱棚,棚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亩均年纯收入达到6000-8000元,人均348.3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780.66元的9.2%。全县去年蔬菜收入以60%纯利润计算,总利润可达1.08亿元。

(七)土地流转不断推进,群众热情持续高涨。王村镇二十里铺村,采取农户承包地转让、入股、出租、互换、代耕等形式连片流转土地250亩,用于建办农业产业园区,群众主动配合,参与积极。

二、存在问题

1、品牌效应不够明显。主要体现在品种多乱杂、体量小,没有打出地方特色品牌。目前无论设施蔬菜或露地蔬菜,均以番茄、黄瓜、西芹、包菜、洋芋为主要特色菜种,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面积小,没有形成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拳头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做到“人有我特、人特我优”。

2、经营主体不够到位。从这次调研和平时掌握的情况看,我县设施蔬菜生产大多数都是依靠县乡村组织投资建办,农民自主投资积极性不高,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目前,各园区均有部分温室,未到户或者到户未经营,不少拱棚仍然拿在乡村组手中,这是制约设施蔬菜壮规模、增效益的一个机制问题,“瓶颈”问题。

3、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蔬菜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缺水断电,大棚蔬菜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科技设施滞后,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无公害、标准化缺乏保障,直接影响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4、产业链条不够连贯。一是缺乏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仅有的一个龙头企业规模较小,现有技术应用不足,在带动蔬菜规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难以做到龙头企业的真正作用。真正含义上的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没有建立起来,缺乏中介组织的带动,体现在品种、指导和销售三个方面的组织化程度得不到提高。二是缺乏专业市场带动。尤其在建办外向型市场上还是空白,没有品牌、没有窗口。县城内的现有蔬菜中心和市场,缺乏有力管理和协调组织,本地蔬菜市场销售渠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缺乏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四是生产仍处于盲目性、掠夺式经营,缺乏稳定性、连贯性、长久性。

5、技术力量有待加强。目前,我县蔬菜产业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较少,难以适应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县蔬菜办现有15名专业技术干部,而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只有2人。乡镇几乎没有懂专业技术的蔬菜专职干事,大多由包村干事和分管农业的领导兼管。由于县、乡、村三级专业技术队伍馈乏,根本无法保证在提高服务能力方面,及时把产业政策、市场导向、先进技术传授给菜农,确保菜农增产增收。

三、几点建议

1、坚持“一村一品、多乡一业”,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要持续加大蔬菜生产基地的投入力度,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一乡一品、多乡一业”的原则,重点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扩规模,提质量。要面向市场,确定基地生产的骨干品种,进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向市场提供大批量蔬菜商品,形成特色。要着力发展蔬菜产业块状品牌,推进无公害生产,培育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效应,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完善产业环节,提升产业规模。要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在建办龙头企业上,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引进大公司经营,一方面引进蔬菜深加工企业,抓住蔬菜附加值环节,才能有力促进产业化的优化升级,对菜农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大科技应用力度,全面提高蔬菜品质。一是大力引进、示范、推广抗病虫,优质、高产、适应性强,具有特色,商品性好,抗病性强,耐贮存的国内外蔬菜新品种,加速本地蔬菜产品的品种改良换代,适当引进发展名、特、优、稀品种,增加县域蔬菜品种。二是加大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的使用力度,提倡使用有机复合肥、农家肥、生物肥等,使肥力营养趋向均衡。同时,大力发展大棚机动保温帘防虫网、遮阳网、微灌、滴灌、无土人工栽培等设施栽培技术。三是按照安全卫生、优质、无公害的生产要求,逐步实行工厂化育苗,规范化栽培,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等技术措施,强化提高蔬菜的安全和产品质量。四是增加蔬菜检测机构,实现每个蔬菜批发市场具备检测能力目标,不断加大蔬菜品种,数量的检测范围。

4注重树立宣传典型,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县上相关部门要认真总结推广近年来我县通过蔬菜生产发家致富的典型经验,注重培养和树立典型,加强对先进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树立起比、学、赶、超的榜样和目标,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蔬菜生产,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进一步在全县上下迅速掀起一个学先进、争上游,你引领、我发展的蔬菜发展新高潮,推动全县蔬菜生产再上新台阶。

5、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壮大蔬菜产业科技队伍。一是强化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畅通的信息和物流系统,构建坚强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抓好产前生产资料安全供应和监督检查,加大假冒伪劣生产资料的打击力度。强化网络功能,确保信息通畅。加大对欺行霸市、坑商害商事件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二是大力发展中介组织。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加强蔬菜产业合作社和蔬菜协会建设,扶持壮大蔬菜营销队伍,不断提高菜农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在现有技术服务机构和技术服务力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充实和加强技术服务力量,像抓果品产业那样,选拔培养一定数量蔬菜产业技术人员,组成专业队伍,常年指导服务于蔬菜生产,把他们的报酬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逐步做到县有蔬菜服务中心,乡镇有蔬菜站、办或专干,村组有技术员。通过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强有力的技术服务网络,切实解决技术干部少,菜农求知难,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推广难问题。四是加大以灌溉为主的基础设施配套投资力度。

6、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建立生产经营长效机制。要动员和鼓励大户承包经营,联户联片联包经营,公司化、集团化、整园区租赁经营,把生产经营形式逐步推行多元化。要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制度,把生产投入、生产标准、优质品种、经济效益、经营期限等用责任目标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严格监督,严格考核,促进蔬菜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